扫码关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组织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求,我校举办了2021年度“百生讲坛”微团课大赛,我院18级本科生颜瑞华、20级本科生吴心旖分别在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度“百生讲坛”微团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二等奖(第二名)。
颜瑞华,来自新闻学院播主1801班,长期坚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爱好广泛。曾获2020年武汉市武昌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美志愿者”、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优秀志愿者”、第四届江汉关博物馆“志愿者之星”、2020湖北省高校四进四信“百生讲坛”省级金牌主讲人2021年校团委“百生讲坛”微团课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若不趁起风时扬帆,船是不会前进的。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度“百生讲坛”微团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颜瑞华的奋斗之路无尽,在与“百生讲坛”活动的追求理想中乘风好去,扶摇直上。
“这次获奖最关键的是形式上的创新。”颜瑞华告诉记者此前无论是微团课还是其他类似比赛,以微演讲或者相关形式讲出更具新颖的故事极具挑战,而此次,他选择从“经典歌曲中的党史”角度出发,用歌曲的感染力打动现场的同学和老师,“能够让听众在我所讲述的微团课中感受到我和我的父辈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牺牲与奋斗精神。”
另外,颜瑞华没有选择放原声音乐带,而是由他自己来唱,并且鼓励在场同学参与其中,一节好的微团课“互动”是极为重要的,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正是颜瑞华的制胜因素。
心中不慌,眼里有光
颜瑞华分享到,去年的省级金牌主讲人让他增添了不少信心,“走出校门与全省优秀的大学生一起同台比拼让我知道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一年来,颜瑞华经历了18级大实习,从央广湖北站到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他不断弥补自身在专业上的差距,暑假一个月的政务见习更是让颜瑞华进一步的了解了国情与社情,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他说“我希望在一线的新闻采写工作中感受新闻人真实的工作状态”,这让自己站上讲台时能够做到真诚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
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去年参加了“百生讲坛”优秀主讲人评选活动后,颜瑞华今年也选择参加“百生讲坛”微团课讲师评选活动,在颜瑞华看来,这两者的核心是一样的:用当代青年们能够接受的话语体系来讲好中国故事。
颜瑞华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在去年的“百生讲坛”优秀主讲人评选活动中取得了成绩上的突破,但无论是从舞台表现还是文本设计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命题的思路没有吃的很准,流程也没有弄透彻,我靠临场应变挽回了一些,必须要把每一个环节都提前不断演练。”正如泰戈尔所说:“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颜瑞华还提到上次参加比赛时,自己在PPT制作方面能力有所欠缺,这次听取了专业老师的指导意见,做了针对性改动,无论是心态上还是其他方面都有更为充分地准备。
学业攻炉冶,炼尽三山铁
“最大的收获就是面对压力不胆怯。”生活学习中沉重的负担也是最强盛的奋斗影像。据颜瑞华回忆,他从接到正式决赛通知到比赛时间不超过五天,且微团课大赛要求按15分钟来准备,所以课程的内容量相对而言就比较多。
“一门微团课从无到有,构思结构、寻找材料、故事设计......都十分耗时。”在参赛准备的过程中,很不巧一周两门的课程作业也追了上来,在时间非常紧凑的情况下,颜瑞华按照自己提前拟定好的思路走下去,不断地演练打磨,让身边人来听,汲取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我最后成型的稿子和最初差异度非常大,在不断的修改中一遍遍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
不断迎接挑战的华中大人
生活本身就是处处布满漩涡与暗礁的海洋。颜瑞华谈到自己大学以来的心境变化时说:“大一参加五四演讲遗憾地止步于院级决赛,那是无比珍贵的第一次,敢于尝试对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大二下学期恰逢疫情,在武汉做志愿者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我想把这段故事传递给身边人讲述艰苦岁月中的武汉力量,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才能走到省级决赛,讲得好是必要的,打动人才是关键。”
今年,颜瑞华作为大四学生再来参赛,压力依旧,“学弟学妹们的表现非常优秀,而我既是学长又有过参赛经历,一直在思考是否还有继续参赛的必要。”颜瑞华对自己说“只要还在这个学校里一天,我就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的华中大人。”也许任何比赛都有遗憾,但每一次新的机会都是颜瑞华不断突破自己取得成长的过程,而新的成长又让他变得越来越全面。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对颜瑞华来说,参加“百生讲坛”最大的驱动力便是,“作为一名党员,先锋模范四个字要始终放在心里;作为播主班的学生,为时代发声也是专业上的要求。”
颜瑞华说要想让自己始终不懈怠,参加各类比赛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准备这样一堂微团课的过程其实要学习的还有非常多的内容,把握受众的心理特点、语言内容的行文流畅度与接受度、语调的起伏与设计……”
他通过这个舞台不断的检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把更多的中国故事传递给青年大学生们,感染一批带动一批,“哪怕有一个同学从我的微团课中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信仰的力量,那我的努力就是非常值得的。”
发出时代最强音
当记者问颜瑞华通过“百生讲坛”的平台你最想表达出什么样的态度和想法时,他真切地谈到鲁迅先生说:愿青年们能发声的就发声,能做事的就做事。而“百生讲坛”是一个很好的舞台,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思潮层出不穷,需要用各种形式来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党史不是枯燥无味的,我的微团课中选取了四首不同年代的经典歌曲,而他们的背后都是属于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他们背后的故事有多少人知道?这其中的细节又有多么令人敬佩与感动?”颜瑞华用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润物细无声,一样能够把团课讲到同学们的心里去,一样能够激发出强大的爱国热情。
“
吴心旖,来自新闻学院播主2001班,在班内担任团支书,同时也是新闻学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校学生会联络服务部干事、华中大电视台新闻主播、学生工作处综合办公室助理,目前是一名共青团员,也是入党积极分子。在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度“百生讲坛”微团课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哪有什么无心插柳的成功,一切都是经历了辛苦奋斗后的水到渠成。顶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吴心旖仍然排除万难为本次微团课进行了一番精心细致的准备。“从10月6日接到校团委的决赛通知电话的时候,就开始在脑袋里构思决赛的讲稿内容。国庆之后回到学校,大概花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稿件和PPT的准备,直到比赛前也丝毫不懈怠对内容的修改与完善。”
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外,本次微团课的选题也是吴心旖的一件制胜法宝。其稿件构思独特,从当今广受人们关注的女性话题视角入手,讲述了党的历史进程中三位伟大的巾帼英雄,由远及近,最终将时间拉回至现代,在高潮时阐述了我们新一代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意义深远,极富感染力。
在问及为什么选择了此切入点,吴心旖分享到:“在查阅相关资料和询问身边的朋友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大家的直观印象中只有男性党员的光辉形象,而对女性的贡献了解得少之又少,令人惋惜。另外,现在‘女权’等话题倍受热议,所以在我希望让更多巾帼英雄形象真正走入大众视野,更走入每位华夏儿女的心中。”
反思前行,常怀感恩
吴心旖带来的这场精彩的微团课,让三位光辉的巾帼英雄形象走入了我们的视野,然而对于吴心旖来说,收获的远远不止这些,更多的是收获了一次通过大胆尝试、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长的机会,本次经历将在她的大学生活中留下难以忘怀的一页。
吴心旖提到:“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发挥得还不错,但反思以后发现仍是有些许瑕疵,比如没有很好地把握一些关键语句的节奏、出门过于匆忙而穿错了鞋子导致出现了‘奇怪穿搭’……”她轻松但真挚的回答中透露着对自己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的期待与信心。
另外,吴心旖还特别补充道:“这次决赛一路走来,我真的无比感恩我身边的朋友们,是他们陪我修改稿件到深夜、陪我模拟赛场、给了我最中肯的建议,这让我觉得我不是在孤军奋战,然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电话那头给我的暖心鼓励。”的确,亲情与友情的确可以让人发掘更好的自己,而这份对他人的感恩也将化作前行的永恒动力。
积累经验,不断超越
在遇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做不断超越的华中大人。吴心旖告诉记者,从大一刚入校时她便担任了班内团支书一职,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时也常常会产生焦虑与恐惧感,但经历了这一年的挑战,她在和同学的配合之中对工作越发熟练,遇到难题越发从容冷静。
从第一次毫无头绪地着手准备播主2001班的特色团日活动,到后来紧张焦虑地进行的校三十佳答辩、风标答辩、校十佳答辩,再到对即将开展的每月读书分享会满怀期待,一路走来,坎坷与温暖并行,泪水与喜悦交错,但最终她收获的不仅仅有可贵的工作经验,还有值得依赖的深厚友谊,更打造了一个谦逊、上进、活泼的播主2001班集体。
另外,吴心旖还希望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继续探索自己的更多面,发现自己的更多种潜能。
不啻微芒,造烛成阳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经历了本次的学习后,吴心旖收获良多。她在采访中发自肺腑地说:“我认为每一位杰出的共产党员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踏踏实实地扎根群众,扎根基层。其实我一直都想去基层锻炼自己或支教,我希望在未来能有机会实现它,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她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正是生动地践行了新闻人“秉中持正”的态度与追求和“求新博闻”的胆识与勇气。吴心旖常激励自己说:“道阻且长,行则必至”,新时代青年的人生选择与信仰也应如此,要敢于立大志,剩下的就交给矢志不渝的奋斗,每一个个体的执着与努力都算数,都会为新时代的脚步注入新鲜活跃的血液!
背黑暗而向光明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百年以前李大钊先生以《青春》一文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叫醒了无数青年,也叫醒了时代,也是吴心旖最喜欢的一篇关于青春的宣言。
一次次的党史学习,一步步的大胆尝试,一场场的比赛现场,都让吴心旖深化对党的忠诚与热爱,不断告别过去的自己,发现自己新的无限可能,遇见更为广阔的人生天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生逢盛世,使命在肩。新闻学子在“百生讲坛”微团课大赛上发青年之声、展青年风采,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学子亲身参与到一堂堂微团课中,收获不一样的体验与成长。同时,在一堂堂微团课里感受浩瀚党史中英雄们的无限伟力,将一串串红色精神谱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赓续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共筑新时代的宏伟长城!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