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近日,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名单公布。由武志勇教授指导,2014级新闻学博士赵蓓红论文《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史(1898~1949)》获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
赵蓓红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学博士
现任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讲师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
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武志勇教授
论文全面梳理和研究1898至1949年间上海妇女报刊的发展历史。在架构上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展开研究。纵向上,以上海城市与妇女报刊的互动以及妇女报刊自身发展逻辑为分期依据,分为五个时期;横向上,对五个时期妇女报刊的发展背景与条件、整体状况、典型个案等层面进行研究。对典型个案做论述时,主要研究其办刊缘起、读者定位、宗旨内容、采编特色、主要报人、经营管理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
论文认为:1.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引领全国妇女报刊的发展。上海是近现代妇女报刊诞生和发展的重镇。一方面,上海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社会文化环境孕育出中国历史上首份妇女报刊《女学报》、首份商业性女刊《妇女时报》、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以及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首份女刊《妇女声》等不同类型妇女报刊,领全国风气之先。另一方面,经由妇女报刊实践形成的女性主报政、关注视觉技术、商业化运营等经验以及刊物本身传递至全国,推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妇女报刊的发展。
2.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上海妇女报刊与上海地区报刊的发展存在重合之处,但作为专为妇女编辑出版的地区报刊,上海妇女报刊依然存在自身发展的规律。其一、上海妇女报刊应妇女解放思想而兴,与妇女解放运动同步;其二、以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却不以妇女为唯一办刊性别,妇女报刊发展拐点多由男性群体参与并促成;其三、阅读妇女报刊是识字女性才会发生的要求,其发展以女性知识(识字)群体的存在和规模为基础,随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进一步发展。
3.上海妇女报刊在与城市的互动中显现出独特的变迁轨迹。清末时期,救亡图存,妇女报刊作为妇女启智的媒介工具;民国早期,市民阅读风气渐起,妇女报刊分野,知识妇女主动结成团体办非商业性女刊争取参政权,民营出版商参与创办商业性女刊以求谋利;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意识高涨,妇女报刊主旨高度一致,读者层延伸至平民妇女,办刊主体身份日趋多元;十年相对稳定时期,都市化进程加快,社会观念开放,性别意识增强,妇女报刊形态多样发展繁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物价飞涨,民生艰困,政策钳制,报刊业萧条,女性挺身而出主持报政,关注实际生存,凝聚人心。
该论文的学术价值在于:第一部系统的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发展史。上海妇女报刊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是中国新闻史的基础课题,但前人留下相关研究成果不多。该论文以大量一手史料为基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描绘出上海妇女报刊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对于新闻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