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非遗|用一张纸,折叠时空——剪纸非遗传承人邓建辉
2021-09-24

扫码关注

        在田子坊遇到邓建辉,其实实属偶然。彼时我已在弯弯绕绕的小巷子里转了两个小时,街头巷尾的烤串将夏日的气氛燃得火热,让人不禁有些目眩,转至第三圈我才在层叠的灯牌中瞥到一个小小的招牌,白底红字,“邓氏剪纸”。

        店内的色调和招牌十分一致,非白即红,不足十平米的空间里,四壁皆为剪纸作品,从墙头摆至墙尾,似是店主独辟的小世界。入门左侧是一原木方桌,桌上右侧放几把剪刀,左侧置一叠红纸,中间坐一人,身姿挺拔,戴一顶鸭舌帽,右手执一把金剪,左手捏着红纸,旋转翻飞,动作娴熟,正是这家店主邓建辉。

邓建辉和他的剪纸小店


独一无二 

        剪纸一般要用红纸,正面红背面白,但邓师傅手里递过来的纸却格外有分量。拿手一捏,要比普通的红纸厚上一毫米,红面细搓,有微微绒面感,像是女孩子钟爱的红丝绒面料,温润华美。但剪纸艺人的“独门绝技”绝不仅仅在材料,更在指间的绝活。

        田子坊的几条巷子里,剪纸店不止邓氏一家,卖的最好几乎都是手剪人物小像。现剪现卖,只要有照片,师傅瞄两眼就能开剪。人物基础像单幅25元,剪上名字加5元,再剪生肖加10元。但在邓师傅这,起步价就是40元,却照样有成批的客人来光顾,特别在哪?

        首先是断字。剪纸作品中的字样并不少见,剪的方法也大差不差:或剪下,或挖空。若字的每个笔画都彼此相连,而没有分离,那么便适合剪下,如口、中等。若字的任何笔画之间没有构成封闭图案,那么便适合挖空,如东、林等。遇到要剪稍复杂的字,大多剪纸艺人便需要用铅笔在纸上画下草稿,设计好剪刀的线路,以便剪纸时有所参考。“平安”“福”是剪纸中常见的祝福语,剪纸艺人大多都熟能生巧,剪出来的差别并不大。但剪人物小像,中间加的往往是顾客的名字,这样一来,对剪纸艺人的断字能力便是不小的考验。

        而邓建辉显然是个中高手,听到要求,他拿起纸就上手开剪,利落流畅,毫不拖泥带水。我惊叹于他的不假思索,他只笑说是童子功,“剪纸我剪到现在是第26年,师傅是我老爸,小时候押着我从画画开始学,现在是现剪现卖,不用手画,心里有画。”

邓建辉的单幅剪纸人像作品,耗时三分钟

        其次是人像。剪人像,一要神似,二要生动。而邓师傅还多一项,便是创新。别家的剪纸艺人剪人像,须得要人站在跟前剪,而邓师傅只瞄几眼,心中便了然,还能随客人要求配个新造型。

        我到店里时,邓师傅正帮一家三口剪全家福,男人俊朗,女人温婉,中间站着个俏生生的小女孩,声声嚷着一会要去买蝴蝶结。女人耐不过女儿撒娇,抛出一句:“买,一会就去,现在让叔叔先给你剪一个,看戴着好不好看呀。”

        女孩妈妈抛出这想法时,邓师傅手中的红纸已经有了人形,似乎再难更改。我只当是家长哄孩子的好听话,说说便过。却不想邓师傅立马开口应下,手中却不停,金剪的尖尖一转,不多几下,纸面就现出一个蝴蝶结来。

        三个人像,一幅全家福,剪下来只花了十多分钟,成品却只觉精致,人像是可爱的Q版,细看却各具特点,轻易便能找出各人的标志性特征来。尽管如此,邓师傅仍不满意,拿着刻刀修修刻刻,力求弧线圆滑流畅。

        “极致”,我脑海中浮现出这个词来。

        手艺人对自己的作品似都有着不同寻常的严苛,无论是工作状态还是制作成品,都求不遗余力。一如邓建辉头上那顶鸭舌帽,常年戴着只为在剪纸时可以专注眼前,心无旁骛。


折叠时空 

        “邓氏剪纸”小店入门右手边的架子上,摆着一部老式电视机,不足10英寸的屏幕上,反复播放的是很多年前的一段新闻联播,画面里是年轻时的邓建辉,他作为中国剪纸艺人代表前往马来西亚进行文化交流。而在手机搜索框键入“邓建辉剪纸”,还能搜到2016年的一篇题为“中瑞剪纸大师同台竞技”的报道,而邓建辉正是文中那位“中国剪纸大师”。

2016年5月18-22日,为期五天的上海瑞士周在淮海公园北广场举办,邓建辉与瑞士剪纸艺术家SonjaZueblin女士同台展示剪纸技艺

        两段经历,似都闪着金光。与邓师傅讲述时眼中的光一样,格外吸引人。不是每个人都有高光时刻,但也不是每个人有高光时刻的人都能从当时的自得中脱离出来。我与邓师傅对立而站,在那不足十平米的小店中,问他是否有会落差和不甘。他的回答同手中的剪刀一样干脆利落,“那不会,在哪不是剪嘛,当然作为非遗传承人进行国际交流,我肯定是感到荣耀的,但是在我自己的店里剪纸,那也是在磨练技艺,我在做喜欢的事情嘛,当然开心······ ”这个问题像是激起了邓师傅谈话的欲望,他说起少时父亲严厉的教导,谈起自己的心路历程,谈起剪纸于他的意义,邓师傅说话带着点京腔,像是在说贯口,短句流畅,快而不乱,慢而不断,跟先前剪纸时沉默的他相比,仿佛变了一个人。最后他说,剪纸,其实是在记录。

        的确,剪纸是一门时空的艺术,剪纸艺人所表达的空间是在时间中流转变化的。每个地方、每个民族,在某个时期都保持某些剪纸样式作品的相对稳定,使得今天的民间剪纸中仍保留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层次。

        一张张薄如蝉翼的纸上,传递着喜怒哀乐,一幅幅精心裁剪的作品上,勾勒出烟火人间。红纸在手中旋转,剪刀在岁月里穿行。小小的一张薄纸,看似脆弱不堪,却能折叠时空,展现出世间万物。或许这也正是剪纸的魅力,亦是剪纸被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之一。

        同邓师傅告别时已近黄昏,田子坊的人依旧很多,他们在小巷中走走停停,不时有人被门口的剪纸作品吸引,进入小店。一张张陌生而鲜活的面孔,将以另一种形式在纸面留驻,而像邓建辉这样的剪纸艺人们,正是其中续写民族艺术史的执笔者。




制作|梁欢

编辑|梁欢

指导老师|赵路平

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