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9月16日晚,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弘爱传媒讲坛声光色影系列第134期在线上成功举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记者协会特邀理事徐慨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我院学生带来了《把毕业作品做成人生“代表作”》的主题讲座。讲座由广电系主任刘永昶教授主持。
徐慨教授讲到,要做好毕业作品,首先要在认知上做准备,意识上端正态度。接着,徐慨教授分享了自己曾作为文字记者的工作经历,并表示新闻记者要把“所思”“所想”“所感”传递给受众。在这个过程中,文字训练十分重要,文字在逻辑思考上的纵深感和层次性同样适用于视频创作。另外,他认为有过视频制作经验的同学应针对文字进一步学习,进而由单一工种思维转向编导整体思维。特别是一些同学对新闻专题已经驾轻就熟,习惯了短消息类新闻编辑思维,但应打破自身局限,从非虚构类写作转变成故事化叙述。《帝范》中的“取法于上,仅得为中”,是他对自身的要求和对同学们未来的期许。
随后,徐慨教授将制作毕业作品的操作流程分为七个部分进行了详述。从积累选题、与拍摄对象沟通、素材中寻找故事、拍摄器材和场景、结构、编辑与呈现到最后的答辩,徐慨教授倾囊相授,鞭辟入里。他还提出了选题的三个重要来源:乡土风俗、社会话题、人生思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徐慨教授还特意分享了《和尚爸爸》《鬼火少年》《善书馆》《博社妯娌》等众多优秀毕业作品的制作过程,让同学们通过鲜活的案例体悟上述义理。本次讲座历时两个小时,有110多位同学在线上观看,相信同学们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的求学态度。
(文 / 李惠子 陈颖华 李云清 图 / 周咏琪 陶梦清)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