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闭营并不代表结束,而是继续播种,要延续人间革命的火种。”
7月22日下午,“废墟上的涅槃”第一届《两岸春天》报导文艺营闭营式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台湾作家、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台盟中央原副主席吴国祯,人间出版社社长陈丽娜,以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两岸师生们共同出席。闭营式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林哲元主持。
闭营式分为成果展示与闭营座谈会两大部分。在文艺营成果展示环节中,参与此次活动的五支小组结合口述、文字、图片及视频等方式,分别汇报各自实地深入乡村、访问群众的学习经历和心得体会。
第一组的成员们通过制作短片和表格,将几日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该组视频以扶贫为主线,总结在鲁甸县实地访谈中观察到的三种扶贫方式:灾后重建、民生帮扶;建档立卡、精准脱贫;产业扶贫、勤劳致富。本组成员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弘信通过一张表格,将不同的扶贫模式从管理学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将云南鲁甸的扶贫成果直观地展现出来。
来自第二组的同学们为大家播放题为《让爱传递:鲁甸县小人物的英雄感》的小型纪录片。此片时长20分钟,记录了二组团队一行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甘家寨和卯家湾两地实际考察经历。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邹体富老夫妇、黄世洪夫妻、罗富燕女士、谭德军副镇长的访谈,二组师生发现,鲁甸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离不开每一位鲁甸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幸福生活奋斗的决心。是村民们齐心协力和互相帮助,才有了一段段关于“帮助与爱”的佳话。
第三组的组员们不仅将几日来的采访和学习成果结合口头报告和视频组合呈现,还通过一段幕后花絮安记录了团队紧张不失活泼的工作历程。视频中,该小组所采访的邹家荣先生和刘双剑女士作为鲁甸基层群众,通过自身经历诉说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对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才是有意义的”“国家不能白送我一套房子,我一定要做点什么”受访者朴实的话语不仅让小组成员被邻里情深、守望相助的精神触动,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聆听者。汇报结束后,小组成员还为该队指导老师——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立本献上了鲜花和手绘卡片,以感谢张老师的辛勤付出。
第四组成员通过短视频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将本次调研的过程进行了汇报,包括调研中与受访者交谈的过程以及鲁甸县城中的居民生活。随后,小组成员方翔、廖文玮、唐玉琴分别结合自身的经历以及本次调研中的所见所闻发表了自身的收获与体会。小组指导老师潘妮妮在最后总结本小组工作及实践情况。
第五组成员以“重生”为主题,结合视频以及文字报告的形式,从“重生日记”、“重生中的合作经济”、“重生中的信息管理”、“重生中党的基层工作”四个方面来展开叙述,结合五天的走访活动,探讨了调研过程中的经济合作社发展,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问题。使大家对扶贫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小组成果展示完毕后,各与会师生在闭营座谈会上对本次活动的个人感受进行简短发言,进一步阐述每个人的所感所思。
吴国祯老师在总结中,通过引用司马迁的名言“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来勉励在场师生一方面要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另一方面要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类学专业20级博士研究生,来自台湾的张睿俞认为,本次活动中她被许多受访群众的故事所触动,也真正明白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她想通过更多有意义的行动来真正实践“真正的世界不是在你的书里和地图上,而是外面”的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20级硕士研究生袁欣远表示,七天的行程虽然紧凑,但他切实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这些不再是曾经课本上的文字与图片。而对其背后更深刻的理解,需要日后不断思考。
最后,蓝博洲老师在听取完与会师生的总结发言后,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举办成果,对各位师生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他指出,两岸青年的交流不应只是观光旅行,而应该是带有思想性的实践经历。本次文艺营开创了一个新的形式,希望能够继续探索下去。营队虽已经落幕,但这并不代表一切结束了。“我们在鲁甸播种,接下来要遍地撒种,以延续人间革命的火种”。他提议,接下来会通过文章发表、展览等多种形式将本届报导文艺营的成果充分展现,让两岸青年深入祖国乡村,共话美好明天的故事传播出去。只有通过大家的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两岸春天”才能正真到来。
至此,第一届《两岸春天》报导文艺营已圆满落下帷幕。为期近一周的文艺营活动,队员们紧随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废墟上的涅槃》一书的引导,前往昭通市鲁甸县的光明村、甘家寨与卯家湾三地开展调研,走到抗震救灾、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亲身观察和理解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历程。
这不仅让两岸师生用脚步亲自丈量祖国大地,走到基层,了解脱贫攻坚的现实史诗;更促进两岸人民尤其是青年之间的真诚沟通和深入了解,高唱欢喜的青春之歌。
是结束,但并非停止。期待下次再见,又是“两岸春天”。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