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新秀 新益求新 |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年青年教师成长营·教学大赛成功举办
2021-07-10

扫码关注

13B4F

教坛新秀,新益求新。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引导全体教师通力合作形成“教中研、研中教”的浓厚氛围,6月16日,我院在新传大楼102报告厅举办了“2021年青年教师成长营·教学大赛”,我院十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比赛。

1ECC8

比赛合影

本次教学大赛邀请到校教学督导组组长、金陵女子学院原院长钱焕琦教授,校教学督导组成员、公共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孙建社教授,校教学督导组成员、文学院电影电视学系原主任沈国芳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顾理平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骆正林教授、教学委员会主任俞香顺教授,以及副院长庄曦教授、邹举副教授组成专家评委团,十位在读博士生组成博士评委团。同时邀请了张晓锋院长、沈菲书记、俞小松副院长和部分青年教师参与观摩。

1E548

16251

比赛现场

张晓锋院长在开场致辞中表达了对各位评委的欢迎与感谢,指出了此次竞赛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次大赛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提高学科素养,促进学科融合。同时,张院长勉励青年教师们不断追求进步,在寻求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关注教育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传递。

1089D

张晓锋院长致辞

本次大赛分为上下半场,包括现场教学、课程思政方案展示和现场问答三个环节。各位参赛选手经过认真备课,分别进行现场教学和课程思政方案展示,以不同的学科背景,极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带来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展示。他们逻辑清晰、思维严谨、教态大方,教案形式丰富多样,充分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展现了我院青年教师的精神风貌和教学水平。展示结束后,专家评委们对每一位参赛选手进行点评与提问,并根据教案和现场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评分。

上午场第一位登台的是尤红老师,她带来的是“网络化新闻生产的新趋势”课程,运用生动的小故事和短视频内容,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新闻生产的结构、组织和制作趋势,同时提出将鲜活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实例当中,寓教于乐,培养学生正确的新闻价值观的观点。游晓光老师运用经典案例《红衣少女》影片传授了影视剧创作基础,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创作与生活的关系。胡漠老师着重讲解了文本分析所涉及的概念和步骤,将晦涩抽象的计算传播学生动形象化。王晗啸老师运用巧妙的类比让现场观众快速理解了社交机器人的行为与干预策略,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算法新闻传播:智能媒体时代的社交机器人”的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国家网络安全问题。周清清老师带来的是“大数据实践·工具与方法:中文分词”,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详细讲解了中文分词的重要性,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并鼓励学生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15542

下午场第一位登台的是陈晓老师,跟随陈老师的脚步,在场评委和学生一同走进了二战后法国新浪潮影响下的经典影视作品。课程思政方案展示环节,她提出将思政教育融入经典作品之中,从“历史、民俗、人”三个维度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龚凯乐老师带来的是“数据可视化初探”课程,枯燥抽象的数据内容在龚老师幽默活泼的语言下变得生动起来,现场笑声不断。刘自强老师坚持“通俗易懂”的理念,通过清晰直观的介绍加上难度适中的数学推演,围绕具体问题,缓缓揭开机器学习的神秘面纱。杨梦晴老师的授课内容兼顾健康传播和数据分析,在信息框架的理论下讲述了数据分析的内容,课程中穿插的一个个段子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理论联系实践,加深了学生对健康传播社会意义的认识。刘骏老师借用小程序“雨课堂”增加现场互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同时就“如何从时间、空间、主体、效能四个维度将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展开了详细阐述。比赛全程赛场热情高涨、掌声阵阵。

12F6B

专家评委们分别从讲课内容、课件设计、课堂表现力等方面对十位参赛选手进行了细致点评,针对不足之处也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钱焕琦教授指出要将思政教育以更多的方式融入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当中,以不变应万变。孙建社教授认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不同课程的特点,以不同的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时,既要注重宏观的思想贯彻,又要在微观的具体问题中进行引导。沈国芳教授针对数据挖掘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与青年教师进行了探讨。顾理平教授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应该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进入课堂,对学生的关注还需加强,教学设计也需进一步优化。骆正林教授建议课程中选取的案例应面向学生,将学生带入到作品的时代环境下,同时课程思政的痕迹要淡下来,做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俞香顺教授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出既幽默风趣又有满满干货的教学方案,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现场气氛融洽,十位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1B57C

竞演环节结束后,沈国芳教授对此次大赛作特别点评沈教授说:“这次新传院举办的青年教师成长营大赛效果显著,真正做到了建设面向未来的新文科,一是在专业上实现跨界,跨科学与文学、跨传播与技术;二是在时间上实现跨界,将传统和前沿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在理念上实现跨界,不仅是理念新,师资队伍也是崭新的。这次比赛给了青年教师一个很好的展示才能的舞台。”谈及微课堂的技巧,沈教授分享道:“这样仅有十分钟的课堂,既要做到有深度,又要做到有高度是不容易的,十分钟时间宝贵,因此需要带有表演性质,要把最精彩的部分拿出来讲。”最后沈教授总结了思政教育的重点:一是发掘课堂内容的思政特点;二是要对课程进行设计;三是要积极创新;四是学会融合,将全媒体思维融合到思政教育中;五是必须要遵循国际传播的策略,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感受到爱党爱国爱自己的人生境界。

F4E1

沈国芳教授作特别点评

最后,主持人公布了此次竞赛的获奖名单。杨梦晴、刘骏、游晓光、龚凯乐四位老师分别获得最佳科研教学转化奖、最佳课程思政奖、最佳教学风采奖、佳课件设计奖。龚凯乐老师获得一等奖,王晗啸老师、杨梦晴老师、刘骏老师获得二等奖,陈晓老师、游晓光老师、周清清老师、胡漠老师、尤红老师和刘自强老师获得三等奖。评委老师依次颁奖并与参赛教师合影留念。

14979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各位老师都展示出了优秀的教学水准,也侧面反映了各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授课的同时将教学融入时代的大背景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实践中,认真讲好每一堂课。尽管有些老师刚刚走上讲台不久,或是暂时还没有走上讲台,但他们认真严谨的态度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此次参赛的十位优秀教师,是新闻与传播学院近年引进的多位青年教师的代表,学科背景涉及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等,接下来将由他们主讲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据新闻与可视化、计算传播学等交叉学科的新课程。在新文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新闻与传播学院认真开展优秀教师培养工作,启动了“青年教师成长营”品牌活动——名师领航工作坊、新秀锐思大讲堂、教师沙龙青椒荟,从课程思政设计、教学方法指导、科研项目申报等多方面提升新进教师水平。本次教学大赛,参赛教师将思政与专业融合、科研与课程结合、时代背景与个人思考聚合,体现了学院人才培养的工作成果。新闻与传播学院高度重视授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质量,优化学缘结构,狠抓人才引进与培养,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学院教学力量的提升提供不竭动力。

教学大赛大家说

张晓锋院长:

新传新生代真的是活力四射、潜力无穷!特别值得高兴的是,几位跨学科的老师讲授的内容都是跟新闻传播的有关的。专家老师的点评也相当到位,一语中的。早上我在旁听的时候都觉得很有挑战,背后要发凉。不过他们都应付下来了。真是后生威武!后生可畏!

顾理平教授:

听了一天,总体觉得年轻教师活力无限,老教师“压力山大”,必须不断学习。

骆正林教授:

年轻老师有活力、有实力、有魅力,是新传院的巨大财富。

邹举副教授:

一天的比赛充实而紧张,老师们的呈现都很精彩,年轻人都很厉害。

校教务处李敏老师:

新传新风采,心传新生代!

龚凯乐老师:

感谢学院领导组织本次比赛,给我们年轻教师展示自我、切磋学习的机会。感谢群里诸多前辈们的鼓励!我们年轻教师一定继续向各位前辈学习,“新”火相传!新传加油!

南京艺术学院魏佳教授

各位老师的表现都很好,总体很棒。我对龚凯乐和刘骏老师的课堂讲授印象尤为深刻。这次观摩感受到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后劲十足!


文字 | 张楚惠 周丽

图片 | 周梦婷 王子午

编辑 | 周丽

责编 | 张一川

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