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弘爱传媒讲坛 第127期|九秒看完一部《泰坦尼克》?探究加速主义背后的时间焦虑
“从前有一艘船,它叫做泰坦尼克号,有人说它永远不会沉没,后来它沉没了。完。”
这是抖音平台某条时长仅为9秒的短视频的全部内容。
事实上,近年来这样的短视频在各大平台屡见不鲜。在充斥着加速主义的时代中,倍速播放功能、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短视频成功提高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效率,然而,在压缩时间成本的同时,也过滤了一部经典电影中大部分的细节与用意。
调查研究显示,处在18-4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使用过倍速播放功能的占到总数的七成以上。那么,这样的加速主义是如何诞生的?它反应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影响呢?5月13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陈晓针对这些问题于学正楼108为大家答疑解惑。
从网课到鬼畜文化,陈晓老师从传播机制的角度为大家深度剖析了倍速播放现象产生的原因。她认为,当用户的任何行为被技术捕捉,软件中的每一个按钮都将因为其与用户的交互而存在。通俗的来说,倍速播放是大众自然选择的结果。
随后,通过列举生活化的例子,陈晓老师指出,倍速播放作为被视频平台普遍引进的技术功能模块,深刻反映出社会加速的现实状况,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以“时间焦虑”为表征的大众文化症候。当加速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慢速演化为乌托邦想象。
通过整场讲座,陈晓老师实实在在的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例提醒同学们,在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时,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应用已有理论知识,以小见大。
文/新闻部 郝佳宸
图/摄影部 孙骥文 高安雅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