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领青年学子传承红色传统、红色基因,从党史学习中坚定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近日,央视网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联合全国百所高校、百名青年学子共同推出百集短视频《红色文物青年说》。百名青年学子接力讲述身边百件红色文物的故事,传承百年大党的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图源网络
此次“红色文物青年说”以“红色文物,青春讲述”为主题,来自全国一百所高校的数百名同学经过面试选拔,最终进京参与录制。我院2019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李欣锐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代表参与了《赵一曼:一封迟到21年的家书》的录制工作。这封珍藏于赵一曼纪念馆的家书,是作为母亲的赵一曼临刑前给孩子的家书。而这封家书当孩子宁儿看到它的时候,已经迟到了整整21年。赵一曼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是我们的民族魂魄,将永远激励后人牢记历史教训,珍惜当下生活,奋勇砥砺前行。
李欣锐同学参与录制
李欣锐同学录制心得
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日子。一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筚路蓝缕。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何其幸运,能够在建党一百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参与“红色文物青年说”百集微党课的录制,通过红色文物故事的讲述,从中汲取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从投递简历到参与线上选拔,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作为青年学生的代表之一,用自己的声音和讲述,献礼建党100周年。从线上面试稿件试读环节,我选择的就是赵一曼红色家书的选段,直到接到录制通告,我惊喜地发现分配给我的正是赵一曼红色文物的全篇文稿,但是正因为赵一曼的故事广为流传,所以她的家书可以称得上是红色经典,手捧这份沉甸甸的经典,内心压力倍增,我在想我该如何讲好这个故事呢?当即我就搜集了很多关于赵一曼的资料,包括话剧、电影、电视节目等等,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了我眼前。
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不停地问自己,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弱女子忍受如此残酷的刑讯和折磨,她不是不怕疼,不是不怕死,但“只因民族到了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是信仰的力量,是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支撑着赵一曼到死也没有向敌人屈服。临刑前,她从押送人员处要了笔纸,给远方的儿子留下了道别的话,读来令人肝肠寸断。‘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位深情的母亲,带着无法陪伴孩子成长的遗憾,在31岁这样风华正茂的年纪,为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赵一曼,是深情的母亲,更是坚定的革命战士,这封迟到21年的家书饱含了舐犊之情,又充满了报国之心,正像她的诗《滨江述怀》里吟诵的那样:‘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一封感人至深的家书纸短情长,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刻骨铭心,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扫描二维码查看视频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