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院顺利召开
2021-05-20

扫码关注

5月17日下午,新文科背景下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新传大楼502会议室召开。来自省内外高校及新华报业集团、江苏广电总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媒体单位的专家出席会议。学院院长张晓锋、副院长庄曦、副院长邹举参加会议。本次咨询会由副院长邹举主持。

7C616

会议伊始,邹举副院长对参加会议的嘉宾依次进行了介绍,并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张晓锋院长对我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张晓锋院长谈到,学院新闻学专业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于1964年,自1964、1977年起即在全国率先启动“部—厅—媒—校”联合培养。1995年学院建院之初,当时的院长郁炳隆先生就提出了新闻与传播学院应实现“文理渗透、技艺结合、软硬兼备”,这与当下的新文科理念不谋而合。学院多年以来秉承这一传统,通过交叉融合推进人才培养的创新。当下,在建设新文科项目的背景下,学院更明确了“跨融改创”的新思路,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组与改革。学院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以跨学科融合、跨媒介组合、跨领域汇合的方式,请各位专家为新文科背景下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贡献智慧,多提宝贵建议。

CFC03

与会专家首先对学院的发展情况和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结合新文科背景、学界及业界的发展趋势,对学界的疑惑与业界的痛点,还有新文科背景下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思路及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给出了极具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D7901

来自省内外高校的学者分享了各自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师资科研、课程设置、学生实践实训等方面的经验,针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分享。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院长唐宁教授认为数据新闻是一个大趋势,老师也应该具备数据思维,要有智能化的研发、推送,而要做到这点的方法就是引进人才和加强培训;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冯锐教授认为文理交叉是大势所趋,要培养能适应新闻业发展的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宋祖华教授表示此次会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提出在全媒体时代该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沈晓静教授就文科该如何与工科结合、衔接点在哪、如何落到实处、如何实现创新等问题进行了阐释;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樊传果教授从教育理念和素质能力两方面谈了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卢锋教授就学院发展和人才引进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马梅教授提出学院应做到文理兼容兼招,注重基础培养。

D2566

A5373

E76FF

8CC72

CA1D5

D6416

14FFAE

来自业界的专家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就媒体转型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界业界应如何进一步协同共进等问题展开了探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编委、《传媒观察》主编、高级编辑沈志强对南师大为《传媒观察》改版做出的努力表示了感谢,认为高校与媒体的深度合作有利于提质增效;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主任、国际拓展部主任、编审樊明认为高校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又应具备数字化传播的能力;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经济新闻部主任、高级编辑杭春燕表示业界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学习能力的人才;扬子晚报科教文卫部主任、高级编辑张琳认为在面对不断变化的传播手段时,业界需要具有敏锐观察力、蓬勃求知欲的人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发展规划部副主任、《视听界》主编、主任编辑许敏球认为在视听化、融媒体大趋势下,仍然要重视学生文字能力这一基本功的训练;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宣传管理部副主任王卫军提出媒体融合现在仍是业界的痛点,并就技术如何为内容传播服务进行了探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网络传播部副主任、高级编辑张晓明希望将学界的知识更多地应用到业界实践中。

CF2D3

D7CAA

C713D

B8F6F

DFD46

E519F

E5241

在各位嘉宾探讨结束后,庄曦副院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在新文科背景下,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企产学研的合作,感谢各位专家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学界与业界之间精彩的对话,此次会议对学院的人才培养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FC8F2

会议最后,张晓锋院长对各位专家给予学院发展的关心、支持再次表示感谢。会议在参会嘉宾热烈的交流中结束。

学院将充分吸纳此次专家咨询会的建议和意见,完善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水平,培养适应新文科背景要求的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

文:陆玲 雷宇

图:周梦婷

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