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听“好记者”在南京师范大学讲“好故事”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记者,生活将会怎样?
新闻资讯将没有追踪报道,舆论热点难有正确导向,我们不会感知到远方的人情冷暖,也不会知道风云交际的时代变革……没有了记者,茶余饭后的人们,会失去一双通过新闻看世界的“眼睛”。
12月9日,十位来自江苏省的优秀记者,从新闻生产的幕后走向台前,步入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一个个关于新闻理想的真实故事,为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作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五届专业风采展暨首届课程思政展的重要环节,本次巡讲活动有幸邀请到省三教办常务副主任周强、省三教办副主任刘哲、省委宣传部新闻协调小组组长谢洁、宣讲团十位记者及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顾永林老师、执行院长张晓锋老师、副院长俞小松老师与我院师生共话新时代传媒故事,展现新时代传媒风采。
参加此次巡讲的十位记者中,有疫情期间扛起使命担当,直击支援湖北“最前线”的省广电总台记者邓曦;也有通过口罩芯熔喷布,记录中国制造力量与担当的扬州广电总台新闻中心主任庞丹阳;有帮助西北少年实现“拍客梦”的现代快报新闻中心记者钱念秋;也有赞颂扬州工匠精神的扬州日报采访中心记者赵天;有见证老党员用一生寻找党组织的宿迁日报社民生新闻部记者裴凌曼;有致敬天山公路筑路英雄的淮安日报社深度报道部主任杜勇清;更有为了心中的“人民”,坚持站在舆论监督岗位上的省广电总台“政风热线”主持人王瑾锦……
一个人,能为抗疫做什么?蓝天救援队许鹏在为武汉运输物资的途中遭遇车祸身亡,袁传伟以一人之力撑起了一整条消毒器零部件生产线,赵满屏在因疫情封闭的小区中为一整栋楼运送生活物资……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康森,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有力展现了“一人如此,家国何惧”的中国精神。他慷慨激昂地说道:“十四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在盐城,一个名叫徐秀娟的姑娘曾用土炕和煤油灯孵化小丹顶鹤,最后因寻找走失的天鹅溺水丧生;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卢兴保曾抢救下难产的麋鹿“醒醒”,一生为其“父亲”,使它成了世界上最长寿的麋鹿。盐城广播电视总台播音主持管理部副主任颜冰,用人与自然的动人故事,表达了守护中国乃至世界绿水青山的决心。
以姚集镇高党新村这几年的居民住宅从杂乱无章到庭院别墅的颠覆式变化为切入口,睢宁融媒体中心广播部主任周娜,通过卢雪花、小雨婷等人的故事,将自己对扎根苏北基层、助力乡村扶贫的情怀娓娓道来。“媒体不缺记者,但是生我养我的土地需要我!”她愿意一辈子坚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把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讲给每一个人听。而出现在她宣讲中的扶贫女干部谢洁也来到了现场。通过分享自己在扶贫过程中的无知、胆怯与遗憾,她热切呼吁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一同见证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底气。
当十位记者分享完他们在工作中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感人故事,台下的师生无不掌声雷动,有所感怀。巡讲活动的最后,顾永林书记与张晓锋院长上台为宣讲嘉宾颁发“思政青年导师”聘书,以致意他们用故事和画面凝聚中国精神,用热情与正义传递思政力量。学生党员代表随后也上台为宣讲记者献花,向这些党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记者,是仰望星空的人,用信念和执着坚守新闻理想;记者,是脚踏实地的人,用脚步和心灵丈量时代变迁;记者,是心怀温暖的人,用真情和实感记录人间万象……本次“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展现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别样风采,诉说了新时代华章背后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传递了爱与力量。
文/新闻部 项恬萌
图/摄影部 蒋帅 夏艺珊 汪涵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