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10月18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韦路教授主持的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杭举行。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黄华新教授参会并致辞。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教授、武汉大学单波教授、厦门大学胡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保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洪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谢金文教授、浙江传媒学院方兴东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来丰副教授等校外专家,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黄旦、求是特聘教授吴飞、杜骏飞等校内专家出席此次开题论证会。子课题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得勇教授、中山大学李艳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闫文捷副教授、浙江大学李红涛教授、苏振华教授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合影)
会议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范志忠教授主持,共分为致辞、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和致谢四个环节。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黄华新教授对校内外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并肯定了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在学科交叉和国际办学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该项目是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首次获得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体现了“古今汇通、东西互动、中外相知、文理交融”的发展特色,将成为传媒学院研究创新发展的新起点。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黄华新教授致辞)
进入开题报告环节,首席专家韦路教授向专家组汇报课题基本情况。韦路教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内容、整体框架、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强调了项目的多学科视角、比较研究视角和中国视角,以期揭示媒介体制影响社会信任的过程和机制,从而为全球媒介体制创新和社会信任提升提供中国方案。
(项目首席专家韦路教授汇报课题基本情况)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李红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马得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闫文捷副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苏振华教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李艳红教授五位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围绕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等进行汇报。
在充分肯定本项目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校外专家唐绪军教授认为,媒介体制和社会信任的关系研究还需要建立中介机制,并重点考虑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宗教文化等因素。单波教授指出不信任是绝对的,信任是相对的,要从微小事件出发,探讨不信任是如何产生的。胡荣教授表示课题应以当下中国为焦点,重点关注媒介体制与政治信任和机构信任的关系。杨保军教授建议以新媒介为背景,研究中国媒介体制自身的信任问题,探讨媒介体制如何赢得公众信任。张洪忠教授指出信任不是越高越好,公众媒介素养是可能的中介因素。谢金文教授强调该项目对于填补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方兴东教授表示,要重点探讨新媒体的影响,关注新媒介体制和全球传播一体化趋势如何影响社会信任。来丰副教授认为国际信任和产业结构也值得关注。校内专家黄旦教授指出,要重新思考媒介与体制的关系、政治体制与媒介体制的关系、媒介与信任的关系,特别需要关注新媒体的出现如何重构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吴飞教授指出,应关注宣传主导的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是否仍然有效,如何通过改革探索中国方案。杜骏飞教授指出,媒介信任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媒介建构是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关系的中介变量。
(唐绪军教授等校外专家发言)
(黄旦教授等校内专家发言)
会议最后,韦路教授代表课题组向各位专家致以谢意,他表示课题组将认真研究并吸纳专家的真知灼见,对研究内容进行进一步聚焦,重点思考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关系的中介机制,争取以本课题为契机,推动中国原创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建构。
撰稿:皇甫博媛
摄影:秦璇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