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9月28日,由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教务处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承办,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讲好普通话,争做时代人”普通话推广大赛决赛于晚7时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正式举行。
决赛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中参加海选的选手人数多达768位,比去年多出100多位,最终在进入复赛的61位选手中,共有11位进入决赛。
莅临本次决赛现场的领导和嘉宾有: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辛杰、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治中、新闻传播学院学工办公室主任及团委书记曾维平,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科研室特邀评委屈永刚、刘小玲、丁红丽和谢太平老师。
比赛开场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辛杰上台致辞。对于学好普通话的意义,辛杰书记认为,普通话不仅是一种工具,更会带给人感悟。由此,他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三点感悟:分别是从普通话中感受到历史之久、语言之美和国力之强。最后,辛杰书记倡议道:“希望我们的同学和老师都畅游在普通话的海洋中,去感受历史之久,去欣赏文学之美,去展现自我的风采。”
本次决赛将11位选手分为3组,前两组每组4人,最后一组3人。每组参赛选手轮流上台朗诵自选内容,每一组选手的最终成绩将在下一组选手朗诵结束后公布。最后根据四位评委所打分的平均分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若干名。
在比赛中,11位选手的表现精彩纷呈。一号选手任秋宇带来《商鞅》,他回顾商鞅的一生,歌颂商鞅的成就,更有加入自我想象,以商鞅的口吻表现时代背景下商鞅治国的气魄与面对死亡的无奈,激情澎湃的朗诵得到观众的热烈掌声。本次比赛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除了《商鞅》,六号选手李想和八号选手黄国赛也分别带来了韵味十足的《车上读杜甫》与《阿房宫赋》。谢太平老师对朗诵者们能背诵下文言文表示欣赏,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谢太平老师现场点评
选手们朗诵内容的视角特别、形式丰富。三号选手鞠昊的作品《十万长头换他一次回眸》,带我们走进仓央嘉措的梦里,和月亮般娇美的少女邂逅。四号选手陈思言带来《老人与海》,以老人的视角展现和鲨鱼斗争的激烈,突显老人坚韧的意志,充满爆发力的表演被评委评为最具有代入感的朗诵表演。五号选手杨沁林带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的视角畅想未来,自如的肢体表现获得评委称赞。而七号选手周锡予更是邀请了自己的同学杨婧怡助演,以两人朗诵及表演的形式,以母与子、两个恋人的视角展现了北漂一族的艰辛,诠释了作品《重读父母——致父母的青春》。新颖的形式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许多在场的评委和同学们。
除此之外,九号选手何其蓝带来的《相信未来》,情感饱满地抒发对生命的热爱。而十一号选手梁艺丹带来的《当我开始爱自己》,表达了自己对青春和西政68周岁的祝福。巧合的是,二号选手王利文和九号选手于乔选择了同一篇朗读篇目——《我的南方和北方》,两位选手均表现优异,表现出对祖国大地深沉的热爱。
在宣布最终的结果前,有一个趣味小环节,便是在场同学们可通过迅速读出屏幕上的绕口令赢取奖品。同学们都积极配合、踊跃参与。参加同学中有一位来自老挝,国际法学院2017级6班的本科留学生林诗薇。她表示自己一直对博大精深的中文很感兴趣,通过观看这次比赛,她对普通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终,根据评委的评分结果,一号选手任秋宇凭借出色表现荣获一等奖,四号选手陈思言、七号选手周锡予获得二等奖。其余选手均获得了三等奖。
选手表演现场
比赛结束后,已连续两届参加普通话推广大赛且均获得二等奖的六号选手李想表示,相较结果,自己更注重在参赛过程中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他能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和享受朗诵带来的快乐。他还表示,下一届的比赛自己仍想参加。在这一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任秋宇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入围朗诵比赛决赛并取得名次,他说道:“感谢大家的支持,我觉得在场的许多同学其实比我都优秀,我只是不太紧张,其实朗诵作为一种对艺术的表达,它是没有高低的。”
随后,参赛选手和现场的领导嘉宾共同上台合影留念。至此,“说好普通话,争做文明人”普通话推广大赛决赛也正式圆满结束。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