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立足现实的好作品?李燕燕与我院研究生分享非虚构创作背后的故事
2020-12-02

扫码关注

  当下的中国故事精彩程度已超乎想象,视角和呈现方式愈加多元化,“非虚构”也成为时下关注的热点。非虚构创作的魅力究竟在何?2019年4月19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沙坪坝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燕燕同我院研究生探讨了非虚构创作的话题。

讲座现场

  在以“故事背后的故事——我的‘非虚构’创作手记”为主题的学术沙龙中,有着丰富采写经验的李燕燕谈到《天使pk魔鬼》、《山城不可见的故事》、《凤凰城的晃哥》等作品的创作记录,她深感文学既能阳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非虚构”是一个很神奇的文种,能做到上传下达,立于现实,扣住共识,再进行升华。

李燕燕老师

  关于创作,李燕燕提出“好的纪实应当体现社会共识,地域性是作品鲜活生动的关键”。此外,跨文体写作还能给予作品新的活力,不论是大题材还是小题材,均是值得作家瞩目、可反映大主题的选题方向。

李燕燕老师与学生交流

  当学生问及非虚构写作的读者群时,李燕燕表示,高知群体、部分记者、农民以及对社会有一定探求欲望的群体会对“非虚构”予以关注,我们也应抱有信心,在未来,人们对“非虚构”的接受程度将不断提高。

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