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爱传媒讲坛第109期:唐绪军教授分享“建设性新闻:新媒体时代社会治理的媒体担当”
2020-12-02

扫码关注

 

1113日上午九时许弘爱传媒讲坛第109期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一楼报告厅如期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唐绪军教授莅临学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主题为建设性新闻:新媒体时代社会治理的媒体担当的讲座,唐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学院师生分享践行建设性新闻理念的感悟。

讲座开始前我院院长张晓锋首先唐绪军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邀请唐教授参观我院院史展览馆,介绍我院院史。初肇伊始羽翼渐丰枝繁叶茂扬帆远航,张院长从我院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讲述了从1964年至今我院新闻学科的发展历程。本场弘爱传媒讲坛也由张院长主持,张院长向同学们介绍了唐教授的研究方向及成果,激发了同学们对本场讲座的热情和兴趣。

讲座伊始,唐绪军教授表示作为我校校友,时隔四十年再次回到校园感慨万千。伴随着大家的欢声笑语,本场讲座正式进入主题。讲座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新媒体时代就是公共传播时代,二是建设性新闻是传媒变局的产物,三是建设性新闻适合中国基本国情。

 

新媒体时代就是公共传播时代

首先,唐教授从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一书引入,讲到对新媒体的定义、媒介与媒体、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等概念,讲述了新闻业始于报业,现代报纸的雏形等相关历史。放眼当下,传统报业面临艰难的抉择,新陈代谢是客观规律。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这些新闻业的产品形态都可以转化为数字形式,新媒体的特性就是去中心、开放性、交互性、多元化、分众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的时代,新媒体拓宽了个人及社会组织的表达渠道。进而涉及到公民新闻,公民新闻与公民记者,网红挑战传统媒体等问题。过去由社会精英决定新闻,现在由社会公众提供新闻,传统新闻业面临新挑战。如何重新定义新闻,让专业新闻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发挥主流和引领的作用,这是当下新闻业面临的新挑战。

对于当下不断被质疑的未来还需要职业记者吗?这一问题,唐教授的回答是:需要。唐教授表示人类社会建立在信息沟通基础之上的。信息源越是繁多越是需要核实信息的职业工作者。职业新闻人负责提供经过核实的、真实无误的、具有公信力的能覆盖各类媒体的信息内容。

唐教授还做出三点发展预判:一是大众传播时代正在向着公共传播时代演进和跃升,二是公共传播时代的新闻产制方式将不同于大众传播时代,三是公共传播时代的媒体角色也将不同于大众传播时代。

建设性新闻是传媒变局的产物

唐教授指出,建设性新闻实践在全球发展将形成一股发展潮流。对于什么是建设性新闻?唐教授从狭义的建设性新闻和广义的建设性新闻两方面为师生解读,并强调建设性新闻的两点:积极和参与。其中有五个变化动因:一是新闻传播渠道的变化,倒逼新闻报道理念的变化;二是人人可以参与传播的现实,促使媒体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三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媒体新闻报道内容的变化;四是技术赋能公众民主参与,导致媒体政治角色的变化;五是传播网络与社会网络日益重合,加速媒体社会角色的变化。接下来,唐教授讲到建设性新闻的阐释和应用。建设性新闻理念的提出就是试图回应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对职业新闻提出的挑战,是传统大众传播职业主导范式向新型公共传播社会主导范式转换的一个抓手。

建设性新闻适合中国基本国情

在建设性新闻贡献中国经验方面,唐教授表示,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围绕“建设”这个大局必须践行建设性新闻。习近平新闻思想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建设性新闻理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性新闻就是在新媒体时代立足于公共生活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建设性新闻聚焦于解决社会问题,强调在报道社会问题时,要致力于寻求并建立一套可以付诸行动的解决方案,要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建设性新闻认为好的新闻报道可以激发对话和参与,能够解决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推动媒体价值实现和定位。唐教授指出当前倡导建设性新闻的理由:一是建设性新闻是推进媒体融合的一个切入点;二是建设性新闻是网上网下共筑同心圆的那个圆点;三是建设性新闻是践行四向四做的一个载体;四是建设性新闻是深化走转改的一个突破口;五是建设性新闻是推进部校共建的一个抓手。唐教授强调,新时代传播主体多样化下新闻业应立足于公共生活,并提出建设性舆论监督的三度:服务大局,确保舆论监督有态度;精准发力,确保舆论监督有力度;追踪反馈,确保舆论监督有深度。

最后唐教授以建设性新闻是传媒变局的产物,建设性新闻适合中国基本国情,建设性新闻是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建设性监督是县级融媒体中心一项重要职责四点做结。师生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唐绪军教授。我院党委书记顾永林表示,唐教授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具有深刻意义和前瞻性的有关建设性新闻的讲座对全体师生理解和学习建设性新闻及新媒体时代社会治理的媒体担当提供了提纲挈领的指导思想,为我们的新闻理论和学习实践指明了方向。期待新传学子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将建设性新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

讲座结束后,唐教授在我院及文学院领导老师们的共同陪同下,参观文学院中大楼,共赏随园秋色。

 

 

文字:刘丽颖

图片张智鹏

审核董飞飞 郑涵冰

 

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