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教师学术沙龙18期||从“残酷底层物语”到“美丽桃花源”——农村短视频生产的分析与思考
2020-12-02

扫码关注

1118中午1230求真教师学术沙龙18期在新闻与传播学院416会议室如期举行。

我院曹刚老师为师生们带来主题为残酷底层物语美丽桃花源’——农村短视频生产的分析与思考的沙龙分享。曹刚老师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乡村背景下西部贫困农民社交媒体应用困境及其对策研究》,2012年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苏南农村村民传播行为新特点研究》。本次沙龙由陈秀娟老师主持,我院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

在研课题介绍

讲座伊始,曹老师从课题简介讲起,分析题目立意及背景。从贫困造成了可行性能力缺失现象入手,回望1986年我国大规模开展农村扶贫开发行动以来,30多年间贫困人口数几度大起大落。表面看这是由于国家制定的贫困标准周期性上调的结果,深层次看主要是农村贫困人口内生发展能力不足、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导致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中西部农村青壮年为追逐财富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造成了农村日益严重的空心化问题,而空心所带来的情感失连、信息失连持续消磨着乡村的活力,更进一步阻断了乡村与财富的连接,乡村的发展陷入了困顿。

课题研究分享

曹老师分享到,在互联网+乡村背景下20158月腾讯公益基金会推出了为村移动互联网公共平台,截至目前已有15841个村庄开通了村级微信公众号,认证村民数252万多人。曹老师为师生们详细介绍了为村平台,其中着重介绍了该平台借助微信既有平台、操作较简便、外出村民了解家乡的大事小情、村庄旅游展示窗口等特点。

紧接着,曹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关于返乡书写与残酷底层物语发端的相关内容,从快手平台兴起讲起,快手最初的用户定位偏向于小城青年,也就是以三线以后的用户为主,着力为每个普通人提供社交平台。霍启明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引发舆论热议,推动更多人关注乡村人口的精神生活。霍启明认为,快手展现的6.74亿被遗忘的农村人口,是与北上广深没有共鸣、交集的世界,两者间横着看不见的结界。作为新技术的短视频APP在乡村的扩散,反而彰显出城乡分割的鸿沟。

曹老师团队为了探究农村短视频的整体风貌,并解析城乡居民的互动,立意抽样选取了257个短视频样本,采用扎根理论进行了逐级编码还对持续跟踪的多位农村短视频生产者进行了简单的线上访谈。短视频App作为数字平台不仅汇聚了城乡居民的日常交往、审美文化,还包括农产品的产销、物流运输,以及背后隐蔽的算法逻辑、国家治理手段。

思考与总结

   最后曹老师以分析媒介的多元化和多元角色做结,指出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扩散并不必然导致进步、媒介受制于传统和不同博弈主体、社交媒介尤其容易导致负面效应。

曹刚老师对学术研究的严谨和坚持探索的精神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励着我院师生在学术的道路上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未来,我院将继续紧贴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与合作需求,不断丰富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的内容与组织形式,持续优化青年教师培训发展平台,积极助力学校高水平人才队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


文字:刘丽颖

图片:刘丽颖


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