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中宣部8月26日发布文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
中共中央宣传部
目录
前言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二)依靠人民不断取得胜利
(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四)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二、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
(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
(二)坚守理想信念
(三)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四)勇于战胜风险挑战
三、具有强大领导力执政力
(一)党中央坚强有力
(二)制定正确路线和战略策略
(三)决策部署有效贯彻
(四)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
(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
(一)坚持党内民主
(二)勇于修正错误
(三)保持肌体健康
(四)注重学习总结
五、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一)维护世界和平
(二)促进共同发展
(三)走和平发展道路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束语
前言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100年奋斗历程。
这100年,是人类社会充满动荡和剧变的100年,既有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空前变革、人类文明巨大进步,也有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人类文明遭受极大破坏。
这100年,中国发生沧桑巨变,换了人间。产生这一巨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人民始终不屈不挠、奋力抗争,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求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点亮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伟大建党实践和百年奋斗实践中,党形成并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鼓舞和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拼搏奋斗、砥砺前行。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它像光芒四射的灯塔,指明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50余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领导人民开辟了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得到了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兑现了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版图,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写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人民依据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是中国人民基于切身体会所确认的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100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
(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诞生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广泛的代表性,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同时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而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的希望诉求相一致,党与人民一体同心、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党得到人民广泛支持,从人民中获得力量,历经挫折却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他们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真诚朴实,重情重义,在日常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面对困难和危险能够为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既来自人民又有先进性,既保持先进又不失人民本色,共产党员就是这样一群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中国人。
把人民装在心里,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为人民服务”,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党的所有工作,不论是开展革命斗争、建立武装力量、构建政治制度、进行经济建设,还是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文化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等,都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考量。在中国,党领导人民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政府称为“人民政府”,党缔造的军队称为“人民解放军”,党的干部称为“人民公仆”,党中央的机关报称为“人民日报”,中央银行称为“人民银行”,等等。“人民”二字深深融入党的血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永不磨灭的精神基因。
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作决策、定政策的最高标准。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党都是从人民利益出发,对人民有利的就坚持去做,对人民不利的就坚决反对。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公平正义上推出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病患不惜一切代价,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100年来,不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不管顺境还是逆境,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来没有改变过、动摇过、迟疑过。
为人民付出巨大牺牲。从1921年到1949年,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和平建设时期,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应对突发事件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哪里有困难和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近400名党员、干部为抗击疫情献出了宝贵生命。脱贫攻坚战中,1800多名党员、干部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为人民牺牲的共产党员中,既有普通党员,也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还有党的领袖的家人和亲属。毛泽东同志有六位亲人为革命而牺牲,其中五位是共产党员。
(二)依靠人民不断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始终相信和依靠人民,最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创立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紧紧依靠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打败了强大的内外敌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支持革命,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一次次“围剿”。抗日战争时期,党凝聚起人民伟力,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通过肩挑背负、小车推送运送大量物资,为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①决定性胜利提供了巨大支持。在进步与反动、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中,国民党反动派依靠的是碉堡,中国共产党依靠的是人民;日本侵略者依靠的是强大军力,中国共产党依靠的是中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建立新中国,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历史。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以新国家新社会主人的崭新姿态,以巨大的革命热情,为国家、为民族拼搏奋斗。新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激发了人们的创新创造热情。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建设经济特区到“引进来”“走出去”,中国人民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在中国大地上掀起前所未有的改革热潮,为中国注入创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一砖一瓦建造起中国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实现了当代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
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发活力,以改作风振奋人心,极大提振了人民的精气神。中国人民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建小康、战贫困、促改革、抗疫情、治污染、化风险,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迈进、阔步向前。
100年来,亿万中华儿女把热血、汗水洒在中国大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顽强斗争、奋力拼搏,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书写了光耀千秋的英雄史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中国人民是伟大、光荣、英雄的人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深刻说明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100年来,党高举人民民主旗帜,领导人民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近代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实现了人民民主。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和治理机制,贯穿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覆盖国家治理的各环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为实现人民民主不断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出工农民主、人民民主等政治主张,创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形式。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明确提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有效的八条标准②,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内涵;把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问题,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进选举民主,发展协商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创造。党倾听人民呼声,了解人民意愿,汇聚人民智慧,并形成党的政策主张。通过党领导立法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导立法工作的制度安排,党的主张经法定程序成为国家的宪法法律,并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了党的主张、人民意愿与国家意志相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人大代表与群众全面联系的机制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行使代表职权得到更好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党领导人民创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七种协商渠道,极大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加深了民主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推动了民族地区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力保障了居民群众对城乡社区公共事务以及公益事业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基层治理和谐有序、充满活力。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主人翁地位,调动职工积极性,推动企事业单位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行使民主权利,不只体现在几年一次的投票选举上,还体现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事务决策上;不只体现在民主选举环节,还体现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国家治理其他环节;不只体现在政治领域,还广泛深入到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民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人民的民主生活丰富多彩。如今的中国,早已远离了禁锢和封闭,民主蔚然成风,人们心情舒畅,社会充满活力。
中国的民主植根中国历史文化,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人民拥护。民主实现形式是多样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世界上没有定于一尊的民主形式。评判一种民主形式,关键要看它是否适应本国历史文化,是否符合本国现实国情,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式民主,让民主之树枝繁叶茂、永远常青。
(四)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从山河破碎、衰败凋零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今天的中国,城市繁华时尚,乡村和谐美丽,基础设施先进,交通安全便利,市场充满活力,社会安定有序。今天的中国,人民过上了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好日子,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人民摆脱绝对贫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过上了日益富足的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生存权发展权有效保障。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1万美元,处于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大幅缩小,形成了超过4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截至2020年底,全国就业人数为75064万人。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14亿人、2.22亿人、2.7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更好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活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生活的家园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中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人民精神面貌发生由内而外的深刻变化。中国人民不仅在物质上富了起来,也在精神上强了起来,意气风发地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人民可以平视世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极大增强。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高亢响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新时代奋斗精神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传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全社会充满向美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中国人民热爱自由、崇尚自由,把个人自由融于国家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之中,享有真实、全面、广泛的自由。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无所畏惧,敢于斗争、坚决胜利。中国人民天下一家的情怀更加彰显,希望世界更加和平,各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充满朝气、充满激情、充满希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14亿多人民都过上富裕的日子,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然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用理念主张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人民对党的拥护,是经过反复比较,经过无数事实和考验形成的。中国人民一旦认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曾改变过。100年来,党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不会得逞;任何想让中国人民放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企图,都不会得逞。
二、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
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是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进行的,道路之险、挑战之多世所罕见。100年来,党遭遇过艰难险阻,经历过生死考验,付出过惨烈牺牲,但始终奋斗不止。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坚定信念、勇于探索、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不懈奋斗史。
(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是指引党不断前行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理论探索史。
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华文明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相契合,与中国历代有志之士追求民富国强的梦想相适应,与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救亡图存的愿望相一致。更为可贵的是,马克思主义不仅提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且指明了实现这个理想的方法和路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立者,经过亲身实践、审慎思考、反复推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一旦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坚持它、发展它、维护它,从来没有动摇过、改变过、放弃过。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同实际结合,同群众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具有的特点和优点。100年来,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不断取得胜利,根本在于掌握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新的征程上,党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二)坚守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奋斗作为自己的纲领。100年来,党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领导人民向着奋斗目标坚定前行,不但建立了社会主义,而且维护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展示了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和美好前景。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在困顿逆境、挫折失败中奋起。革命战争年代,党多次面临困难和挫折,甚至濒临被敌人消灭的危险境地。大革命失败后,党由近6万人锐减到1万多人。第五次反“围剿”④失败后,党和红军的力量遭受极大削弱。长征⑤途中,湘江战役一战,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在革命前途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党对自己的信念毫不动摇,在困境中发展壮大,在绝境中突出重围,在逆境中毅然奋起。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军事上、经济上、国际上的困难和挑战,党领导人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党领导人民顶住逆流,排除干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外部压力,党领导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100年来,困难、失败和挫折没有阻挡住中国共产党的前进,只是使它更加坚强、更加成熟。在重大历史关头和危难时刻,党坚守理想信念,不畏惧、不退缩,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一次次彰显了党的力量,一次次增强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一次次扭转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次次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在逆境中拼搏奋斗,在顺境中继续奋斗。面对胜利顺利,中国共产党力戒骄傲自满,保持奋斗精神。取得执政地位后,在进入繁华城市、执掌全国政权、从事和平建设的历史条件下,党继续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本色,没有被糖衣炮弹打倒。改革开放后,党抵制住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党保持清醒认识,反复警醒全党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居安思危,继续奋斗。100年来,党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沉湎过去,没有因为取得的成绩松弛懈怠,没有在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斗志,始终保持了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既锚定远大目标,又脚踏实地,一代人负起一代人的使命,不断向着奋斗目标前进。党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为之前仆后继,是因为他们坚信,一代又一代人驰而不息、接续奋斗,崇高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奋力跑好自己这一棒,为下一代跑出好成绩。
在奋斗行动中淬炼奋斗精神,用奋斗精神激励奋斗行动。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强大支撑。
100年来,党领导人民拼搏奋斗,在中国大地不仅建筑起遍地林立的高楼大厦,而且铸造了巍然耸立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厦。
(三)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面对前进道路上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勇于探索、敢闯敢试,不断实现从未知到已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不断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把握世界大势,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人类历史有其发展的大逻辑。100年来,党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掌握了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改革开放后,党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紧抓住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机遇,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集全国之力实施“863”计划、“973”计划、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极大推动了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和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施一系列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创办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进入新世纪,党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精力,加快发展。进入新时代,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的战略判断,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顺应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对内推进高质量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外实行高水平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促进合作共赢,在更好发展自己的同时更好贡献世界。
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一开始想走苏联那样的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走不通,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国情的认识,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党一开始注重学习苏联,但后来发现苏联模式也存在问题,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找到了、坚持了、拓展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了下来。在经济建设中,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近年来,面对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党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在科技领域,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科研布局,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实现了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连火柴、铁钉都要依靠进口,到量子通信、人工智能、5G等世界领先,再到“神舟”遨游太空、“祝融”探测火星、“天宫”空间站建造、“蛟龙”入海等,中国正在走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领导人民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是党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国人民有骨气、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不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国共产党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和现成模式,不断探索新路。在领导经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又结合中国实际大胆创新,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⑦;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系列新探索新实践,既确保了国民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确保了经济发展服务人民利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也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以巨大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革除制约和束缚发展的深层次弊端,推出2400多项改革举措,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激活了发展动力,释放了发展活力。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党既大胆探索创新,又把握正确方向,始终把基点放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实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协同推进。
研究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善于把握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先进的重要因素。党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实践当中,指导和校正自己的行动。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进行一系列新探索新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再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改革开放后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起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总体框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加快发展到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⑨,提出“八个明确”⑩“十四个坚持”⑪,标志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社会主义好,就是要解决其他社会形态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社会主义只搞了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把握还非常有限,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还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党将继续探索,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和规律,更好地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四)勇于战胜风险挑战
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面临着党内和党外的、国内和国际的、传统和非传统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多种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党领导人民迎接挑战、从容应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应对挑战、化解风险中推动事业发展,取得并巩固了执政地位,保证了国家安全,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保持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革命战争年代,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党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与强大敌人的长期斗争中成长壮大。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社会矛盾易发多发频发,面对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党把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党的建设重大历史性课题,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清醒认识内外环境新的重大变化和面临的风险挑战,把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作为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把保证国家安全作为巩固执政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掌握了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正是因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形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风险挑战来临时,能够遇变不惊、化险为夷、取得胜利。
面对重大风险挑战,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对于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稳定,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党毫不犹豫、断然出手,坚决斗争、坚决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帝国主义的威胁和挑衅,党以“不惜国内打烂了重新建设”的决心和气魄,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使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经受住1989年政治风波考验,战胜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战胜特大洪涝灾害,夺取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胜利,依法坚决平息和妥善处理拉萨、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抵制住一些外国政治势力对中国的孤立、打压、遏制。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领导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经济风险,果断应对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一举扭转香港乱局、实现重大转折,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会出现各种可以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是经过百年锤炼,具有长期丰富斗争实践经验的大党,具有抵御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任何风险挑战,只要来了,党都将领导人民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
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种风骨和品质,成为党鲜明的特质和特点。一切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中国共产党以奋斗铸就历史,也必将以奋斗创造未来。
三、具有强大领导力执政力
中国体量巨大、人口众多、国情复杂,求独立、求发展、求富强,必须有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把亿万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一次次跨过急流险滩,一次次战胜困难危机,关键在于党高度团结统一,具有强大的领导力执政力。
(一)党中央坚强有力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⑫原则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经验。
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了革命、建设、改革顺利推进,保证了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国家长治久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鲜明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确定党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又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强化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
为确保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落到实处,党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中央制定一系列党内法规,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出明确规定。坚持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推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每年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一次,已经成为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因为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革命事业才转危为安。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00年来,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向前进,根本原因就是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不断发展壮大,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领导核心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才有权威,党才有力量。党形成并拥护领导核心,决不是庸俗化的“个人崇拜”,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并将“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写入党章。党的领导核心并不意味着无限权力、任性决策,而是担负着为大党大国掌舵领航的重大职责。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的领导核心也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作用,遵守集体领导制度,遵守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法治原则。党的领导核心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实践中通过正确领导形成的,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不论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还是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都充分表明,中央政权坚强有力,维持大一统局面,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中国共产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符合人民利益,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得到了人民广泛拥护,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得出来的宝贵经验。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忠诚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二)制定正确路线和战略策略
坚强的领导,来源于正确的领导;正确的领导,来源于正确的决策。对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来讲,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100年来,党在历史重大转折到来时,能够比较好地、有预见地、全面客观地分析研究形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和任务、政策和路径,使全党在正确路线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科学分析面临形势,准确把握内外条件,在此基础上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党在成立之初,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为革命斗争明确了基本方向。抗日战争时期,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打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制定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⑬,为迈向社会主义社会指明了路径。改革开放后,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⑭,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后,党坚持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和部署。正是有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党的事业才有所指,全党才有所依,人民才有所趋,才形成了为实现目标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
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和战略。为了实现长远目标,中国共产党采取渐进策略,提出一个时期内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一步一步推进,积小胜为大胜。上世纪60年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后,党提出了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两步走”设想⑮。改革开放初期,党提出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党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⑯;90年代中期,制定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⑰。进入新世纪,党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和部署,既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以更好适应发展了的新形势。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使得党可以根据长远战略制定阶段性目标,有效协调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团结各方为了实现共同目标一起努力,国家的法律、政策也得以稳定连贯实施。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并实现阶段性目标,使中国几十年如一日地向前发展迈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一步步成为现实。
通过规划引领发展、化解挑战。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发展、实现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五年为一个发展阶段,时间长度合适,可以保持政策的稳定和延续,既谋好大事,又办成大事。从1953年实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现在正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从上世纪90年代,党把制定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结合起来,根据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和奋斗目标来确定五年计划,使五年计划更具长远性。五年计划制定过程中,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协商,形成共识。为实现国家规划的落实,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的规划体系,把全国总目标按照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分解成为若干子目标,使全国形成一盘棋。通过制定规划引领发展,已经从经济社会领域扩展到国家治理的其他领域。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可行性的具体举措相结合,既避免了“只讲长远目标”而“缺乏具体行动”的空谈,也避免了“只顾低头拉车”而“忘了抬头看路”的短视,对于党的事业长期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党既反对保守,也反对冒进,既大胆试、大胆闯,又实事求是、稳扎稳打,在综合平衡中稳中求进。把制定长期政策目标和广泛的政策试验结合起来,中央设定大的政策目标,在地方设立试点或试验区摸索具体的实施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