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件地方新媒体战"疫"精品刷屏有道
2020-12-11

扫码关注

原标题:看招 | 10件地方新媒体战“疫”精品刷屏有道

  编者按:11月19日,在中国记协和湖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中央媒体、地方媒体“2020中国新媒体战‘疫’十大精品案例”各10件。今天,我们选取地方媒体的10件案例,为大家解开精品创作的密码。

  01

  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共同“面”对,为武汉加油!这组创意海报刷屏了》

  推荐词:全网1.2亿点击量,是“一碗面”的份量!“全国人民都为热干面加油!”是“一碗面”的温度!武汉疫情,全国驰援,28个省市区媒体人也迅速汇聚“长江云”,组建 “战疫集结号”。第一时间,热气腾腾的“面”对“面”就这样端上来了!这是一次全国媒体最大规模的集结,这是一次有标志性意义的媒体融合事件!由此,共同“面”对,“战疫”必胜,成为共同的信念!

  创作感言

  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视频创意工作部主任马丽:在武汉战“疫”最艰难、最胶着的时刻,长江云联动全国30个省市60多家媒体200多个端口,吹响了全国媒体“战疫集结号”。用一条条真实客观、公开透明的新闻报道为战“疫”凝心聚力。

  中国人相信食物拥有治愈的力量。热干面,是武汉人的最爱,也是全国有名的特色小吃,“一碗面”的创意渐渐浮现,最终形成了《共同面对,为武汉加油》的策划方案。战“疫”集结号的媒体朋友们主动说,你们太累了,把源文件发到群里,我们各自来制作自己省份的海报,为武汉打气加油。

  就这样,不到24小时,一张张海报纷至沓来,福建沙县拌面、湖南米粉、重庆小面、兰州拉面、天津打卤面……一张张饱含深情的海报,让我湿了眼眶。天南海北汇成的“这碗面”,温暖了武汉,感动了国人!

  02

  现代快报《6小时跟拍,实录武汉重症病房的“我和你”》

  推荐词:武汉“红区”的故事很多,《6小时跟拍,实录武汉重症病房的“我和你”》的切入点选择了“我和你”,用一组文字+多图+视频的特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医患生死之交的深厚情谊。记者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医院重症隔离病房连续跟拍了6个多小时,用现场实录的方式,记录下医务人员紧张抢救的辛苦,也记录下白衣战士与患者之间真实的温情互动。

  创作感言

  现代快报融媒体中心主任孙兰兰:在武汉,我们拍摄过一个病房5台ECMO的肺科医院ICU,采访过喜悦与阴霾交织的新生儿隔离病房,跟拍过每天工作12小时从金银潭运送医疗废弃物到焚烧场的志愿者。除了危险紧张,还有一些场景令我特别感动。重症隔离病房里,小护士耐心地给病人喂饭,就像孙女照顾自己的奶奶;不能动的重症病人,很努力地抬起手想要向医生表示感谢……这些“我和你”,折射出令人动容的医患关系。他们是生死之交,也如同家人。而记者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将最真实的画面记录下来。

  03

  湖南日报《创意海报|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

  推荐词:一张图片就是一个战“疫”故事!《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以记者们从隔离病区采写的新闻照片为核心要素,讲述了鲜活的战“疫”故事,既有现场感,又有脉脉温情。作品将新闻图片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报道并广泛传播,内容呈现以小见大,全平台、多形式推送,极具感染力和传播力。

  创作感言

  湖南日报社编辑刘颖:2020年上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以创造性的系列新闻创意海报形式,为人们留下了抗疫斗争中许多富有标志性的历史画面。

  创意海报《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在全国媒体中最早捕捉到“口罩勒痕”这一抗疫历史符号,用9张令人震撼的特写镜头,以一线医护人员摘取口罩后的勒痕为主线,采用面部特写,放大细节,通过他们脸上深深浅浅的勒痕、坚毅温柔的眼神、略显疲惫的微笑,表达敬意,传递温暖和信心,直击受众心灵,引发了最强烈的情感共鸣。

  海报在新湖南客户端及其延伸媒体矩阵发布后,迅速成为全网传播热点,成为抗疫期间最富传播力的新闻产品之一。

  04

  多彩贵州网《休舱后天使摘下口罩,你一定要记住这些笑脸》

  推荐词:该视频以方舱医院休舱为新闻背景,以贵州援鄂医疗队为主要人物,采用新媒体的表现手法对摘口罩的动作进行艺术化处理,形成了较强的感染力。思想性方面,视频较好地传达了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信息,表现了援助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医疗团队的默默付出等;艺术性方面,视频充分尊重了新媒体产品和文化的特征,采用的竖屏拍摄、BGM合成以及带有“行为艺术”的表达方式大大提升了传播力。

  创作感言

  多彩贵州网首席摄影记者吴蔚:“武汉最后一个方舱休舱那天,是我和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友朝夕相处的第24天,我终于看到他们一个个摘下口罩迎接阶段性胜利的温暖笑脸,原来这就是天使的模样,我感动得起鸡皮疙瘩。”

  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我以记者身份随队前往防控主战场,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执行新闻人的援鄂任务。

  在武汉一个多月,我认识了一群有爱有力量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是战士,而我,在新闻战线上也经受住了考验,我写了80多条原创稿件,超过十万字,按下快门5000多次,阅读量以亿计算。

  很多读者留言说,感谢我为他们讲述了那么多暖心的故事;而我却想说,我要感谢医护人员,感谢武汉市民,感谢无数平凡的英雄,是你们,让我收获了那么多的感动。

  05

  湖北广播电视台《战“疫”系列公益短片》

  推荐词:战“疫”系列公益短片以各种艺术化手段记录了疫情从爆发初期到常态化防控阶段的真实画面和生动场景,视角从武汉,到全国,到全球,呼吁人类团结协作、共同面对疫情,生动诠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该系列短片全网阅读量超40亿人次,被翻译成近20国语言,在海外平台发布,覆盖100多个国家,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和全社会广泛共鸣。

  创作感言

  湖北广播电视台导演乐书婷:2020新年,疫情爆发,武汉和武汉人填满了网络,但其中有很多都和我们的亲身感受是不同的。

  比如疫情期间,我把小区领免费热干面的小视频发给外省的朋友看,他们惊呆了,问我这是武汉吗?他们不相信这个时候的武汉竟然还有这么正常的生活。我才意识到,我们身处的武汉,和外界从网络里了解到的武汉,差别太大了。

  作为媒体人,更作为武汉市民,我们有话想说,我们的感受不是来自新闻、听说或者转述,而来自心里;我们不光关注勇敢,也关注脆弱。我们希望通过短片,给大家看热点之外,那些平凡、普通的武汉瞬间。

  06

  长江日报《重生》系列报道

  推荐词:长江日报的这组《重生》系列报道,是全国媒体率先聚焦众多康复者的报道,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而且生动讲述一个又一个经历了生死磨难,感受到八方关爱的治愈者,从心底重新燃起对生活梦想追求的故事,小切口,大主题;融媒体,泛传播。

  创作感言

  长江日报社长江健康传播新闻负责人李俊:今年5月2日,一直站在疫情报道最前沿的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推出了100名新冠肺炎治愈者新媒体系列报道《重生》。

  此时,武汉4万多名在医院治疗的新冠患者全部清零,治愈者回归正常生活。

  几乎每一次重生报道的采访,我们都会热泪盈眶。我们被治愈者经历生死磨难、战胜病魔的不屈精神打动;我们被八方关爱、无私相助的温暖感动;我们被一座城、一国人不惜代价救一群人的国家力量震撼。

  我们知道,用文字、用图、用视频记录传播重生者的真实状况,不仅仅是为了讲好英雄武汉涅

来源于人民网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