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

ACADEMIC

学研

ACADEMIC

朱靖江:文化表达与影像新潮――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十年经验及反思
2020-12-03

扫码关注

分享:

 

11月23上午,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硕士导师朱靖江,应邀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举办了一场题为“文化表达与影像传承——民族志电影的历史、经验及反思”的讲座。活动由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妥超群主持,部分教师、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片3.png
讲座伊始,朱靖江以自己接触到的民族志电影作品作为导引,从影视人类学的思想内涵理论支撑、民族志电影的发展历程、文化价值方面文化表达与影像传承的既有理论进行了详细梳理。通过梳理,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人类学研究涉及到的一系列核心问题,诸如影视人类学的影像记录、文化深描、民族志电影的发展历史、创作观念等等,并从中了解民族志电影的实践方法与学术理念,认识到民族志电影“记录时代,守望文明”的核心价值。
 
朱靖江指出,民族志电影如同一种文化的多棱镜,追求多声道的文化共鸣。民族志电影从发展之初便强调“长时段-观察式”的影片创作法则,这种被称作“观察电影”的民族志电影类型,体现了经典人类学的学术观念与研究路径。当代中国民族志电影的另一条路径,是自觉地走向电影院线,努力与大众、市场建立互惠、共生的关系。放眼现实,一些民族志纪录片工作者一方面致力于将富于人类学反思的影片呈现在大银幕上,另一方面则将青年人的兴趣点、视听奇观与流行文化作为影片的吸睛点,主动投注精力进行影片宣传推广。
 图片4.png
朱靖江教授进一步提出民族志电影的文化价值,是指普通人能够通过影像的拍摄与传播,记录生活,发声表达他们的意见和主张。比如,“快手”等短视频作品就是亿万普通人的影像自我表达。2010年至今,是移动短视频社区从无到有、从边缘向中心挺进的10年。聚集在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社区中的亿万普通人,开始运用影像的力量进行自我表达,进而获得更为广阔的社会视野,实现更为积极有效的文化表达与生存发展策略。这是当代中国影像文化从精英到大众,从文化展示到社会与经济交往的一次飞越。“快手”等新媒体所主张的“视频是新时代的文本”,将会在各个领域逐渐成为现实。这也是民族志纪录片创作与研究导向的一次深刻转型。
 图片5.png
在交流环节中,朱靖江与学院师生进行了问答互动。多位同学就民族志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民族志与人类学的关系、民族志与新闻传播的关系等话题展开提问。朱靖江指出,民族志电影在我国影视的宏观历史架构中并非主流,但也不容忽视。它如一条山溪,一个多世纪以来奔流于中国的“影像边疆”,又因源头活水的激荡不绝,始终延续着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影音文献创作代表着当代中国民族志电影的一个重要取向,即以人类学影像书写的方式,为中国的文化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讲座结束之后,妥超群朱靖江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了感谢,并朱靖江教授发出新的邀约,希望今后继续支持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各类学术活动。
来源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享:

扫码关注